top of page

康文署新興運動計劃成效不彰:預約率低引體育界關注

新興運動預約數據創新低


康樂及文化事務署(康文署)近年積極引入多項新興運動項目,但最新數據顯示成效未如理想。根據官方統計,過去兩年內,六項新興運動在康文署場地的月均預約節數均不超過5節,反映市民參與度極低。


特別值得關注的是,門球項目在連續3年完全無人預約的情況下,最終被剔出推廣計劃名單。這一現象引起體育界專家的批評,指出康文署的推廣策略存在明顯不足。




康文署調整推廣策略:新項目引入與預約增長


為改善情況,康文署於2025年1月15日起擴展計劃範圍,同時調整了可供預約的新興運動項目。數據顯示,在取消門球預約資格後,首月匹克球和閃避球的個人預約分別增至822節和18節,部分項目開始獲得更多市民關注。


此外,康文署已公布從2025-26年度起,將原有的先導計劃正式恆常化,並更名為「新興體育活動資助計劃」。新計劃將以「個別活動」形式資助合資格的體育機構,旨在更有效地推動香港新興運動的發展。


體育學者評論:學校教育是關鍵


著名體育學者劉永松教授指出,預約節數持續低迷清楚顯示康文署的推廣工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。他強調,單純開放場地預約並不足以吸引市民參與,建議應從教育層面入手,在中小學體育課程中引入新興運動元素,從小培養年輕一代的興趣。


「若市民從學生時期就能接觸這些運動,自然會提高日後的參與度。目前的推廣模式過於被動,就像『等客上門』,缺乏主動推廣的元素。」劉永松表示。


香港新興運動發展面臨的挑戰


作為人口密集的城市,香港在推廣新興運動時面臨多重挑戰:


1. **場地設施限制**:許多新興運動需要特定場地和設備,而香港土地資源有限

2. **公眾認知不足**:大眾對新興運動規則和玩法了解不深,降低嘗試意願

3. **專業教練缺乏**:合資格的新興運動教練數量不足,影響教學質素

4. **宣傳推廣不足**:缺乏針對性的宣傳策略,未能有效觸及潛在參與者


未來發展方向與建議


為提高新興運動的普及度,專家建議康文署可考慮以下策略:


- **加強教育宣傳**:製作淺顯易懂的教學影片和指南,增加公眾對新興運動的認識

- **舉辦體驗活動**:定期舉辦免費體驗日和入門比賽,降低參與門檻

- **學校合作計劃**:與中小學合作開展新興運動推廣計劃,從教育層面培養興趣

- **社區推廣活動**:在各區舉辦示範表演和工作坊,增加社區參與度

- **培訓本地教練**:投放資源培訓更多本地教練,提供專業指導


新興運動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意義


隨著「新興體育活動資助計劃」即將正式實施,香港體育發展有望迎來新機遇。新興運動不僅能豐富市民的休閒選擇,更能為香港體育界注入新活力,培養不同類型的體育人才。


在全球體育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,成功推廣新興運動將有助香港與國際體育發展接軌,為本地體育界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期待康文署能汲取經驗教訓,優化推廣策略,真正實現新興運動普及化的目標。


新聞來源:am730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粵港澳三地攜手:十五運會志願服務文化標識閃亮登場

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行的一場別具意義的活動中,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(十五運會)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(殘特奧會)的志願服務主題文化標識正式揭幕,標誌著粵港澳三地在體育盛事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。 「小海豚」帶你遊灣區...

 
 
 
閃避球的崛起:從校園遊戲到奧運夢想

閃避球,這項曾經只是學校操場上的簡單遊戲,如今正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受到全球關注的專業運動。隨著Netflix紀錄片的拍攝和國際賽事的擴展,閃避球正朝著成為奧運和亞運項目的目標邁進。本文將探討閃避球的發展歷程、香港閃避球的現況,以及這項運動未來的發展前景。 閃避球的起源與歷史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