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文署新興運動計劃成效不彰:預約率低引體育界關注
- osmanwongpnl
- 3月16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新興運動預約數據創新低
康樂及文化事務署(康文署)近年積極引入多項新興運動項目,但最新數據顯示成效未如理想。根據官方統計,過去兩年內,六項新興運動在康文署場地的月均預約節數均不超過5節,反映市民參與度極低。
特別值得關注的是,門球項目在連續3年完全無人預約的情況下,最終被剔出推廣計劃名單。這一現象引起體育界專家的批評,指出康文署的推廣策略存在明顯不足。
康文署調整推廣策略:新項目引入與預約增長
為改善情況,康文署於2025年1月15日起擴展計劃範圍,同時調整了可供預約的新興運動項目。數據顯示,在取消門球預約資格後,首月匹克球和閃避球的個人預約分別增至822節和18節,部分項目開始獲得更多市民關注。
此外,康文署已公布從2025-26年度起,將原有的先導計劃正式恆常化,並更名為「新興體育活動資助計劃」。新計劃將以「個別活動」形式資助合資格的體育機構,旨在更有效地推動香港新興運動的發展。
體育學者評論:學校教育是關鍵
著名體育學者劉永松教授指出,預約節數持續低迷清楚顯示康文署的推廣工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。他強調,單純開放場地預約並不足以吸引市民參與,建議應從教育層面入手,在中小學體育課程中引入新興運動元素,從小培養年輕一代的興趣。
「若市民從學生時期就能接觸這些運動,自然會提高日後的參與度。目前的推廣模式過於被動,就像『等客上門』,缺乏主動推廣的元素。」劉永松表示。
香港新興運動發展面臨的挑戰
作為人口密集的城市,香港在推廣新興運動時面臨多重挑戰:
1. **場地設施限制**:許多新興運動需要特定場地和設備,而香港土地資源有限
2. **公眾認知不足**:大眾對新興運動規則和玩法了解不深,降低嘗試意願
3. **專業教練缺乏**:合資格的新興運動教練數量不足,影響教學質素
4. **宣傳推廣不足**:缺乏針對性的宣傳策略,未能有效觸及潛在參與者
未來發展方向與建議
為提高新興運動的普及度,專家建議康文署可考慮以下策略:
- **加強教育宣傳**:製作淺顯易懂的教學影片和指南,增加公眾對新興運動的認識
- **舉辦體驗活動**:定期舉辦免費體驗日和入門比賽,降低參與門檻
- **學校合作計劃**:與中小學合作開展新興運動推廣計劃,從教育層面培養興趣
- **社區推廣活動**:在各區舉辦示範表演和工作坊,增加社區參與度
- **培訓本地教練**:投放資源培訓更多本地教練,提供專業指導
新興運動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意義
隨著「新興體育活動資助計劃」即將正式實施,香港體育發展有望迎來新機遇。新興運動不僅能豐富市民的休閒選擇,更能為香港體育界注入新活力,培養不同類型的體育人才。
在全球體育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,成功推廣新興運動將有助香港與國際體育發展接軌,為本地體育界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期待康文署能汲取經驗教訓,優化推廣策略,真正實現新興運動普及化的目標。
新聞來源:am730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