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躲避盤】|日本新興運動
躲避盤為日本新興運動,2015年經香港躲避盤聯會創辦人黃秋南(OSMAN WONG)先生從台灣引進。
躲避盤運動在日本發展相當成熟,躲避盤器材輕便安全,又是團隊競技,因此深受香港中學小學界歡迎。
躲避盤好處
躲避盤深受歡迎的原因 !!!
躲避盤器材輕便,方便攜帶,材料柔軟,安全但仍然刺激好玩
躲避盤運動為隊制運動,十人一隊,多人同樂的運動項目
躲避盤運動甚少有身體接觸,因此十分適合
男女同場作賽
躲避盤器材
-
躲避盤製造材料由尼龍及泡棉組成
-
躲避盤比賽使用亞洲躲避盤聯合會認可之躲避盤器材
-
躲避盤公開組及中學組均使用直徑270MM之躲避盤
-
躲避盤小學組賽事使用直徑250MM之躲避盤
躲避盤規則
躲避盤運動在 2015年於香港開始發展,是一個基於安全為考慮的一個運動。規則是以閃避球作為基礎,並使用躲避盤進行。躲避盤的原料為尼龍及泡棉,輕巧、柔軟,被擊中身體也不會輕易受傷。
起始設置
-
每隊十名正式躲避盤選手
-
必需要安排最少一位躲避盤選手往外場場區
-
使用一隻270MM直徑躲避盤
-
比賽分上下半場,每場各三分半鐘
勝利條件
-
規定時間內對方內場選手全數出局,立即結束半場比賽
-
時間結束,雙方仍未有全數出局,則計算內場人數作為隊伍分數
-
全場比賽結束,以上下半的分數加總,較高者勝
基本玩法
-
持盤一方向對方內場選手投擲,擊中對方使其出局
-
防守方盡量接著躲避盤,避免出局
-
外場選手成功令對方出局,可獲得返回內場的權利
犯規
*所有犯規,判持盤權給對方
-
持盤者身體任何部位觸碰場地線
-
傳盤沒有經過對方內場上空及兩條場地線
-
接觸位於別的場區之躲避盤
躲避盤場地
躲避盤正式比賽使用9 X 18 米之排球場。場地線以內稱為內場,以中場線為分隔,兩隊各佔一內場場區。場地線以外所有區域稱為外場。
所有在內場的躲避盤選手在完場後,即為該隊之分數。